西藏的鱼儿
湖边有些藏民在卖着鱼干。其实藏民是不吃鱼的,但是他们相信圣湖里自然死去的鱼儿能够治疗疾病。所以便会把它们打捞起来出售。只要煮汤就会很清甜了。此外,藏民并不捕捉生鱼,也不吃鱼。但是自从许多游客前来西藏后,许多明目张胆的偷捕行为只为了满足老饕的味蕾。这几年来,各湖中的鱼已经大量减少,捕杀过度啊!
在海拔高且严寒的西藏,一条鲜美的肥鱼需要比平地更长的时间才能生长。在西藏馆子吃鱼,无疑是在破坏生态。
所以请各位旅人高抬贵手,在西藏千万不要吃鱼。也把这消息传达出去吧!
神山的故事
冈仁波齐山是世界公认的神山,同时被印度教、藏传佛教、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。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(藏民称象“石磨的把手”),四壁非常对称。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: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(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,意为佛法永存,代表着吉祥与护佑)。佛陀曾在此转法轮,现在仍有五百罗汉常住于此,是最殊胜的佛山道场,也是佛经中所说的德斯雪山。
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,可洗尽一生罪孽;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;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;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,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,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,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。千百年来朝圣者络绎不绝,在通往神山的一条条道路上,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、令人感慨的永动流。神山已深深地寓于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之中,她神奇诱人,是人与神、人与自然结合的精神之山、文化之山、信仰之山。
纳木那尼峰,藏民称之为“圣母之山”或“神女峰”。西面的山脊呈扇状由北向南排列,东面唯一的山脊被侵蚀成刃脊,十分陡峭,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。峡谷间倾泻着五条巨大的冰川,冰面上布满了冰裂缝和冰陡崖。
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,只有海拔6638米,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,夺人眼目。加上特殊的山形,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,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。
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,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。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、地位最高的湿婆,就住在这里。而印度的印度河、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,所以,现在在冈仁波齐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就不奇怪了。问一问身旁的印度朋友,他们一定知道。
几个世纪以来,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,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,或者说至今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。
岗仁波齐山的北面常年不被阳光照射,但是那儿的雪却融化得七七八八。相反的,被阳光照射的那面却常年积雪。
我们非常幸运的能看到清晰的纳木那尼峰和冈仁波齐山的顶峰。
如果对转山没兴趣,就略过下一章节吧!
冈仁波齐山 - 转山路线
冈仁波齐的转山道分两条:外线是以冈底斯山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,内线是以冈底斯山南侧的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。转山路上,苯教徒转山方向与顺时针方向的藏传佛教徒正相反,他们沿逆时针方向转。
第一天(22公里,约10小时)大金往西行5公里至入口(这里的竖旗澌场立了一柱20米高的风念经),行6公里至河边,再行15公里至河对岸山坡的寺庙,那里可供住宿。
早饭后尽早出发。向西走不出多远,然后向山坡脚靠近就能看到转山的小道。缓缓地爬高1个小时可到达一个小山坡顶,上面的玛尼堆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,这里已经可以看见神山了。由此下坡,小道折向北进入拉曲峡谷(Lhachu Valley),几个小时后来到两腿佛塔(ChoSen Kang-nyi),这是神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从它的两条腿之间穿过会得到神的保佑,而有罪的人则无法通过。这里海拔4750米。
佛塔的东面几百米处有一棵巨大的经幡柱(Darboche flagpole),经幡柱每年4月15日斋会定期更换,这是一个十分隆重的仪式。如果你计划在马年转山,一定不要错过这一天。接下来要沿小路下到谷底,两侧是耸立的红色峭壁。西侧中部的峭壁上建有Chogu寺(海拔4820米),初建于13世纪。峭壁下就是Lhachu河,跨过河上的小桥可以爬上这座悬空寺。寺中神坛上方的玻璃柜中有一尊珍贵的塑像叫Chogu Opame,来自印度,据说会开口说话。从这里能够看到冈仁波齐极具震撼力的西壁,那三角形的冰壁仿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的佛像。转山道在小桥分作两条,分别沿着Lhachu河的东西两岸。两条道都通向Drirapuk寺,大约还有3.5小时的路程。西岸的路在快到的时候必须脱鞋涉水,沿东岸的路则要稍微远一点。两条路都不陡,但海拔一直在缓缓上升。此时东侧的岩壁挡住了视线,看不到神山。
Drirapuk寺在Lhachu河的北侧,名字的意思是雌牦牛角洞。寺正对着辉煌壮观的冈仁波齐北壁。Drirapuk有住处, 20元/床,人多时只好睡铺在肮脏地板上的垫子。第一天上路,会觉得比较辛苦,尤其下午山路逐渐倾斜,令人倍感呼吸急促
第二天(22公里,约8小时),从寺庙出发约4公里到达葬场,步行4公里至山坳的玛尼堆(海拔5700米),再行4公里可到河边,此时可在距离10公里处的庙内住宿。
这是最考验意志和体力的一天,要爬高762米,到达整个转山路途中的最高点Dolma La山口,海拔5630米。沿着Dfirapuk北面的峡谷走上2、3天便是印度河的源头,而转山路则是向东,在神山的左侧。路一开始就是一个陡峭的石头坡。小路弯弯曲曲来到5330米的Silwutsel Charnel Ground--一死亡之地,满山坡都是衣服、布条覆盖的玛尼堆。这些代表着一次象征性的死广,信徒们认为滴上一滴血或留下一缕头发效果会更好。
在小路被两旁的大石头所挤迫而变得狭窄的地方,便是罪恶的检验石。据说如果人前世作孽太多则无法通过。走到Siltwutsel的尽头,小道的右侧是圣者米拉日巴(Milarepa)的脚印。这里是Milarepa和苯教的大法师Naro Bonchung斗法之地。相传二人为谁占领冈底斯而斗法时,相遇在卓玛拉(Dolma La)山口的巨石上,为说服对方皈依自己的教派而互不相让。
时间久了,石头上都踩出了深深的脚印。遥想这些神奇的传说也许可以让你的转山之路不那么痛苦,不过Dolma La山口仍然会让你上气不接下气,每爬几步就忍不住要找块石头坐下喘上一阵粗气。在Dolma La神秘而有些诡异的气氛中可以休息一下疲劳的双腿,吃点东西,然后开始沿陡峭的碎石小道下山。这一段是整个转山途中最危险的一段,很容易崴脚。难以想象在这样的路上怎么完成一整套磕长头的动作。往下看,山口南面是碧绿如玉的托吉错(5608米),意为慈悲湖。传说在此湖中沐浴,能洗净身上的污垢和孽障。
下了坡路迹就消失了,只有在一块块褐色的大石上蹦蹦跳跳前行。重新找到小路,再下一个土坡来到Lham Chukhir河谷中。在小路和小河交汇地附近有一块大石头,上面是转山道上的第三处佛祖脚印。河的两岸都有路。东岸的路不像西岸那么泥泞,看神山的视野也更开阔一些,不过你需要踩着河中的石块到东岸,夏季水大时会比较麻烦。经过一个玛尼堆群时,你有机会最后一次近距离地看一眼冈仁波齐的雄姿。
走在河岸上感觉轻松了不少。几千米后,小河转向南,进入另一个峡谷。河岸边的草地上是扎营的理想场地,没带帐篷的人只好沿峡谷走2小时到Zutrupuk寺歇息了。Zutrupuk的住宿条件比Drirapuk要好一点, 20元/床。
第三天(9公里,约5小时),从庙出发约6公里可至出口收费站,再行3公里便可到达大金。此时转山结束。
Zutrulpuk-塔钦11.3千米,3小时。早晨起来 参观Zutrulpuk寺(海拔4790米)。M~arepa's Cave(米拉日巴洞)在面北的一间扎仓内,房门并非总是开着,需要找到寺内的喇嘛,最好作点小小的捐赠。
回塔钦的路很轻松。在小河快要流出峡谷进入巴噶平原的地方,河岸变得很陡,沿途经过一些多彩的石头,由红到黄,由黑变紫,这一带叫TrangserTrangmar(金色和红色的石壁)。然后小路拐向右方,沿山脚一直回到塔钦。
警告:如有高山反应,记得不要勉强转山。一些旅人因此长眠神山。
神山脚下住宿
马年来到此真的好拥挤。神山脚下的住宿非常吃紧。最后好不容易,我们才找到了通铺房间。所谓通铺,就是好几个人,一起挤在一间小房,床铺紧紧依附着另张床。虽然住宿条件不怎么样,但是风景却美丽得让人舍不得眨眼。神山就在我的房间后方,早晨起床,我拿了牙具走到房外,一边刷牙,一边欣赏神山。在房间的前方,则是聖湖瑪旁雍措和雪山納木那尼峰。
还记得那晚,寒冷的水龙头水在大家刷牙到一半时,突然再也流不出一滴水了,弄得几位洋人尴尬不已。于是我们拿了热水才去刷牙。
早晨起床,昨晚的游人都不见了。想必都去转山了。离开了神山,我们将进入阿里大北线。从这天开始,我们将看见世上许多稀有动物。
临走前,再次看一眼神山的风貌,在这里,我向她许了一个愿望。如今实现了。
纪事簿:去神山的前一天
在萨嘎整修了一个晚上,明天还要赶路去神山。
萨嘎,一个小市镇,我们住在一个四合院。把东西放下,拿了毛巾就往外走。等等,这是去哪儿?乘着太阳还没下山,我们要去大街上的淋浴店付钱冲凉噢。阿里的住宿条件简陋,能有淋浴店可用已经很不错了。已经不记得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冲凉,只知道神山的住宿更加艰苦。想起今早还在珠峰大本营,没想到跋涉了一整天,终于可以歇歇了。阿里的山路不好走,作了一整天颠沛的车,终于可以休息了。这只是阿里的开端,路算是较好了,往后的路更有得我们好受。
站在高岗上,好不容易终于看到了一辆车往这儿驶来,只见远处尘土飞扬。
晚上,大家吃过泡面,就拿了牙具在四合院的梯级上坐着刷牙。满天星星,好美丽。今年是马年,信徒认为转山一次,代表12次。所以,前去阿里神山的信徒更加暴涨。傍晚时分来了一辆大巴,车上清一色是藏民老奶奶,老伯伯。不用想,他们一定是去神山转山的。萨嘎是去神山的休息站,来到这里的旅人也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去神山。
天还没亮,房外就人声鼎沸,过不久,就听见昨晚的大巴开动引擎的声音。接着,又是一片死寂。天微亮,我们也起身了。来到小镇吃豆浆油条。没想到各路人马也同时聚集在这儿。路上全是四轮车,难以想象昨晚的大巴是怎么来到阿里的。
这里还真是热闹啊!大妈帮我们在路旁加了桌椅,冷风吹得大家快手快脚的吃完早餐,就回到了车上。
阿里在秋天有着美好的天气,万里无云。也让大家相信一定能看见冈仁波齐山的全貌。
宁静的池水,就像一面镜子。西藏,最美的风景在路上。
西藏的大山湖泊总是出尽风头,让人忘却脚下身旁的那些小花小草。然而我的记忆卡里还是有着许多它们的身影。不知名的结冰小花、奇异的植被、浪漫的桑格花等等。。。。。。秋天,已经找不到绿色的植物。希望前几天在色拉遇见的蒲公英也随着秋风找到了他们的住所。
|
车子行驶将近中午,停在了一处沙化地带。远处Himalaya 山脉的身影倒影在湖泊。大家吃力的走在沙丘上。
美丽沙漠的背后却是令人担忧的沙漠化。
不知是否有人曾走到沙丘的尽头?
人生就像这沙丘,一步一脚印。走过了必留下痕迹。
http://2.bp.blogspot.com/-L0VuN7dw2B8/VLtDj52_WiI/AAAAAAAAD-U/1HaMv6K5j90/s1600/DSC_9444%2Bcopy%2Bcopy.jpg
ReplyDelete想請教這張相的setting 是什麼?
ISO 3200,exposure 30sec.manual mode. Aperture 2.8. Focus infinity
Delete